青山湖畔的科创“密码”-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10/29 13:52:47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青山湖畔的科创“密码”

字体:

  青山叠翠,水光潋滟。驻足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的青山湖畔,目光所及,有激荡的湖光山色,更有奔涌的科技浪潮。从一方山水胜地,到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上不可或缺的增长极,青山湖科技城正在绿水青山间,破译高质量发展的科创“密码”。如今,一曲产业、城市与人才共荣的崭新乐章,正悠然奏响。

 铸链成群,激活先进制造“新引擎”

  走进浙江杭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科技未来工厂,机械臂精准挥动,AGV小车有序穿梭,数字孪生系统上跃动的数据,实时展示整条产线的运行状态与产能优化路径。

  从人工操作到设备自主“思考”,从拼产能到比智造,这家专业从事智能物流整体解决方案的科技型企业,已实现产品的快速迭代与场景拓展,其打造的多个智慧物流应用入选省级机器人典型案例。

  杭叉智能取得技术突破的背后,是一条日益健全、协同共进的机器人产业链。

  作为同时具备机器人整机与零部件制造基础的区域,青山湖科技城集聚了“整机担当”优必选和杭叉智能,“肌肉担当”禾川科技和新剑传动,“神经担当”万马专缆,“血液担当”得润宝油脂等产业链关键企业。它们聚势成链,共同托举起一个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

  这条充满智慧的产业链,恰是青山湖科技城产业棋局中的关键一子。从最初的省级科研基地起步,青山湖科技城已逐步构建起以新装备、新材料、大健康三大主导产业集群为支柱、智能机器人等未来产业为引领的“3+1”现代化产业体系。如今,432家规上工业企业在此集聚,持续以科技创新锻造核心竞争力。

  在这一产业体系下,新动能不断“破土而出”,拓展产业的边界和深度。康钡智能聚焦微电子设备打破多项“卡脖子”技术;擎威智能自主研发的特种机器人在工业巡检、城市应急等垂直场景落地应用;天睿科技推动具身智能产品在医疗康复与教育辅助中的实际转化……

  2025年上半年,青山湖科技城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5.47亿元,同比增长11.6%;制造业投资42.83亿元,同比增长16.5%。同时,园区创新招商模式和楼宇盘活机制,激发空间资源效能,新引进入驻企业100余家。

  “未来,青山湖科技城将在具身智能、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加强系统性构建‘规划引领—平台筑基—孵化加速—生态赋能’的全链条培育体系。”青山湖科技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搭建平台,构筑前沿研发“策源地”

  在创新药物研发的角逐中,数据一度被称为“秘密武器”,其背后有何门道?

  “这好比修车,如果没有内部结构图,就难以精准定位故障。”膜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室膜结构及人工智能生物学分室主任徐魁介绍,“现代药物研发同样如此,需要获取靶点蛋白的精确三维结构。我们的数据库正是要为科研人员提供这份‘三维导航图’,让药物设计从‘模糊摸索’走向‘精准导航’。”

  作为全国重点实验室,“膜国重”分室落地临安后,把打造生物结构数据库列为重点任务。通过AI加速解析重要膜蛋白结构,该平台能够为高校、科研院所、生物医药企业提供关键数据支撑。

  “青山湖科技城正系统建设‘一室三中心一平台’矩阵,发挥‘膜国重’、杭州医学院P3实验室、青山湖科技成果双向转化中心等创新平台作用,为未来产业拓展预留空间。”青山湖科技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人形机器人服务平台推动人形机器人及零部件上下游企业的串联;浙江大学青山湖能源研究基地在可再生能源与储能等领域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并就地转化科研成果;杭州医学院P3实验室着力提升园区在生命健康领域的科研与防控能力……

  随着“科研—转化—产业”全链路的逐步打通,青山湖科技城促进高校、科创平台与制造企业在此深度互动,为人工智能与制造融合持续注入内生动能。一条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从“单点突破”到“系统集聚”的转化通路,正逐步在青山湖科技城全景铺展。

  2025年上半年,青山湖科技城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8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1家、省级企业研究院2家,创建省市级研发中心35家。

 惜才重才,营造近悦远来“强磁场”

  走进浙江万马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常能看到挤塑工黄金坊在仔细校对《挤塑工种操作手册》,20多年的实操智慧,被他系统提炼成标准教材。“这里面有很多实操小技巧,能将挤塑主机手的培养周期从一两年缩短至三个月。”黄金坊说。

  从缺乏经验的普通一线工人,到如今成立工作室、出书带学徒,几十年来,黄金坊凭借刻苦好学的劲头和企业的培训帮助,走出了一条“逆袭”之路。

  “这几年,万马股份陆续出台了许多条例和举措来保障工人权益,并以叶金龙国家级大师工作室为引领,以黄金坊(挤塑)等5个专业大师工作室为落实,建设职工培养阵地,为产业工人技能提升精进提供有效支撑。”浙江万马高分子材料集团有限公司制造中心副总经理帅泳表示。

  近年来,青山湖科技城不止推动企业内部的技能提升,更从区域发展全局出发,通过紧抓载体培育、示范带动、产教融合等重点环节,积极与浙江公路技师学院、临安职教中心探索“定制专业”“定制班级”等模式,全面加强技能人才培育。

  车间外,景象更为开阔。步入LinkPark产业社区,扑面而来的是另一种创新气象:咖啡厅里,年轻工程师们热烈讨论;人才公寓与共享实验室比邻而居;“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垂直布局,让创新要素在方寸之间高效流动……一个集研发、生产、服务于一体的综合体,正加快“产城人文”深度融合。

  视野继续延伸,一幅规模达2453亩的产业社区蓝图正在青山湖畔铺开。“我们以滨河产业园、工创园、‘硬科技’产业园为核心,重点布局质谱仪器、智能装备等高附加值产业,并同步完善生活配套与服务体系。”青山湖科技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要让人才在此安心创业、舒心生活。

  近悦远来的产业生态,共同构筑起人才“磁场”。2025年上半年,青山湖科技城新引进35岁以下大学生4811人,同比增长38%;40岁以下博士28人,增长27.3%;认定G类及以上高层次人才899人,增幅23.2%。

  “树在水中生,船在林间行”,青山湖水上森林公园的独特景观吸引众多游客竞相打卡。青山湖科技城的科创生态也如树林一般,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朱涵)

【纠错】 【责任编辑:张樵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