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网北京10月22日电(记者索炜)2025北京国际风能大会(CWP2025,下称“大会”)暨展览会20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全球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成为核心议题。
20日,国能信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能信控”)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马红星在向新华网表示,中国风电产业正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行业应通过积极布局出海与技术迭代等多重措施实现破局。
技术与管理双轮驱动
马红星表示,当前,关注到风电产业链上下游的强联动性,国能信控着力进行技术协同、数据共享和穿透式供应链管理。
在技术方面,与整机厂、核心部件供应商进行全流程拉通,定位好关键核心部件性能指标和覆盖工况范围,把分散多变的需求,提前汇总到一起评估梳理,根据客户的要求,与部件供应商一道集中精力做好产品技术攻关。在制造过程中,加强数据共享与需求预测。主机厂共享了未来产品的需求预测数据,同时拉通供应商及关键二级供应商的库存情况,PMC根据生产需求运算短中长期物料需求,根据预测长周期物料建立安全库存,供应链管理部门协同供应商安排好相应的生产与库存拉动,这样从简单的订单拉动传导式生产变为高效的协同并行生产,实现了供应链穿透式管理备货。
“现在,我们产品平均交付周期缩短了一半。”
布局风机大型化、智能化趋势
“从目前风电发展阶段来看,风机已经大型化,未来还有一个趋势是智能化。”
据此,国能信控在变桨系统领域持续引领技术迭代。马红星介绍,公司最早实现从电池到电容、从低压到高压、从模块分离到高度集成化的技术跨越,使得生产制造环节更安全可控,成本更低、制造更方便。
大型风机对变桨系统载荷工况的精准把控、顺桨工况的效率优化、运行能耗的精细管理以及桨叶姿态的动态分析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马红星说:“传统技术做这件事已经显得力不从心”。
当前,国能信控引进传感器技术以及专业数据算法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能够开展对叶轮及附属系统全面监测和智能分析,通过专业小模型算法,寻找非结构化数据中的规律,从而判断风机叶轮运行是否健康,以便进行更好的优化,提升发电量和可靠性。
另外,公司公司非常重视数智化制造能力建设,建成河北省数字化车间并入选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还通过ERP、MES、智能制造产线等系统实现生产全流程自动化、透明化管理,更好实现精益生产。
未来:风光储氢一体化与AI+风电
当前,风光等新能源已从补充能源逐步发展成主要能源,成为推动低碳发展的关键力量。
马红星认为,风电未来将与光伏、储能、绿氢协同构建“风光储氢一体化”新格局,通过智能电网、虚拟电厂等先进智能化手段和AI技术融合,将能够实现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的源网荷储一体化功能互补,构建先进的新型电力系统,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未来的风电应该是AI+风电,我们的风机应该更加智能、安全、可靠。”
谈及未来,马红星提到了三个主义,即:产品主义、专业主义、长期主义,这是国能信控认为能够为风电高质量发展提供渊源不断的动力之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