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矿:强矿脉筋骨 铸大国重器-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10/31 17:57:54
来源:中国网

中国五矿:强矿脉筋骨 铸大国重器

字体:

  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壮阔,鸟巢国家体育场的创意结构、北京冬奥场馆“雪游龙”的蜿蜒壮丽,察尔汗盐湖的白色梦幻之境……这些铭刻在共和国记忆里的时代坐标,处处可见中国五矿的奋斗印记。而今,中国五矿业务范围遍及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涵盖金属矿产、冶金建设、科技产业、贸易物流、金融地产等领域,已具备金属矿产全产业链一体化优势。

  夯实发展根基,铸就中流砥柱

  在新中国百废待兴的建设初期,中国五矿以专业贸易公司的身份应运而生,成为新中国金属矿产品、五金制品及建材等进出口贸易的核心枢纽,不仅有力保障了国内工业建设的物资需求,更为打破外部经济封锁、促进国际交流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国家经济建设筑牢坚实的物资供应防线。

  改革开放后,中国五矿作为国内最早“走出去”的先锋企业之一,通过战略布局、资源整合,充分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逐步实现从单一业务向多元经营、从传统贸易向实业投资的转型跨越,初步建成了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金属矿产企业集团,为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进入新时代,中国五矿深入践行“矿业报国、矿业强国”初心使命,紧紧围绕资源保障体系构建,加速推进以重组并购为主要特征的战略转型。2015年12月,中国五矿与同为世界500强企业的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进行战略重组,在全球金属矿产领域率先打通从资源获取到勘探勘查、设计施工、采矿选矿、冶炼加工、贸易物流的全产业链通道。2025年2月,中国五矿与青海省共同组建的中国盐湖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主动扛起了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保障国家粮食能源资源安全的责任担当。

  从1950年实现出口创汇5137万美元到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近9000亿元,“五年规划期”营业收入从“十五”的3858亿元、“十一五”的9008亿元、“十二五”的16170亿元到“十三五”的27728亿元再到“十四五”前四年的35163亿元,实实在在的数据充分证明了中国五矿助力国民经济“稳增长”的强大支撑力。

  激活发展动能,勇攀科技高峰

  中国五矿于2024年7月成功获批牵头建设我国矿产资源领域首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战略性稀有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开发技术创新中心”。截至目前,共拥有19家转制科研设计院所、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48个国家各类科技研发平台,200余个省部级科技平台,科技人员3万人,有效专利6.3万件,国家科学技术奖203项,成果广泛应用于国家重大工程。

  中国五矿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在矿产资源勘探、深部采矿、深海采矿、复杂多金属矿采选及关键装备等领域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构建了绿色、低碳、高效的矿产资源开发技术体系;依托有色冶金和黑色冶金的全产业链整合集成优势,在有色金属高效冶金、绿色低碳氢冶金、冶金数字智能化等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在污染治理、绿色节能、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大力推动技术创新与研发;在硬质合金材料、超高纯硅基电子材料、超高纯石墨材料、钒液流电池材料、钪基电介质粉体、高容量硅基负极材料、超高功率型三元正极材料、盐湖卤水绿色提锂等方面,突破高端印制板用硬质合金微型钻头技术等多项“卡脖子”难题,持续向高端化、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形成了从资源到动力电池正、负极材料生产以及资源回收的动力电池全产业链布局;在大型体育场馆、市政道路桥梁、大型游乐设施、智能化建造等领域形成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打造出基本建设领域众多独具特色的优势产业、产品和优质品牌。

中国五矿研制的全球首台6000米级智能电驱动型深海重载采矿车。

中国五矿独创的红土镍矿高压酸浸技术应用。

【纠错】 【责任编辑:索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