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产业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中国香妆行业市场规模从2023年开始已经连续两年超万亿元,成为全球第一大化妆品消费市场。同时,中国美妆市场也迎来全新的竞争格局,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博弈”,从渠道驱动转向品牌驱动。在此背景下,对话化妆品企业,探讨品牌力、科技力构建背后的深层逻辑,透视化妆品行业发展的前端趋势。

2025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行业年后暨精品博览会贝泰妮集团展台
新华网:当下消费需求呈现出怎样的特点?针对消费者需求变化,是如何进行品牌布局的?
贝泰妮集团:当前美妆消费正呈现出“理性化、功效化、体验化”的鲜明趋势。消费者更加看重产品的真实功效、成分安全与专业背书,同时也追求情感共鸣与便捷的数字化服务体验。
面对这一趋势,贝泰妮基于自身优势,以“多品牌、全渠道、强研发”为核心战略,进行了多维度、系统性的战略布局,构建了层次清晰、协同发展的品牌矩阵,精准覆盖不同肤质、场景与价格带需求:
我们构建了以薇诺娜(Winona)为核心,覆盖不同功效、品类和价格带的品牌矩阵。
薇诺娜作为核心基石品牌,持续深耕敏感肌赛道,并拓展至防晒、抗老、美白等强功效需求,致力于提供“敏感肌 PLUS”综合解决方案;瑷科缦聚焦高端皮肤抗衰,深入医美渠道以满足对高效皮肤抗老解决方案的需求;初普作为集团新引入的高端家用美容仪品牌,与瑷科缦形成“产品+仪器”的专业协同,共同打造居家美容生态;薇诺娜宝贝(Winona Baby)&贝芙汀(Beforteen):分别专注婴童湿疹护理和AI分级祛痘,切入精细化细分市场;za姬芮 & 泊美则通过收购补足大众彩妆和植物护肤空白。
通过“内生孵化+外延合作”的双轮驱动,贝泰妮正聚焦“引进来国际技术品牌,走出去中国护肤智慧”,从敏感肌领导者稳步迈向具有全球视野的皮肤健康生态集团。我们通过多品牌矩阵满足多元需求、以研发创新筑牢产品护城河、进行渠道精耕与全域协同,并积极探索出海和可持续发展。
新华网:创新成为化妆品行业的关键词,品牌在科技创新和产品创新上如何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的?
贝泰妮集团:贝泰妮的差异化优势,源于对“产学研医”一体化创新生态的长期构建。我们不仅牵头成立云南特色植物提取实验室,累计备案17项自主原料,更在法国、日本设立研发中心,引进来国际研发理念与技术资源,同时推动“中国成分”走出去,亮相全球原料创新舞台。。
在创新应用上,我们将AI技术用于痤疮诊断与生产调度等,并积极参与制定国家与团体标准,从产业规则层面构筑壁垒。目前,贝泰妮累计发表SCI论文493篇,获授权专利281项,牵头制定6项国家标准、68项团体标准。这些成果推动了行业从经验驱动向循证医学体系升级。这一切,都是为了将科学的确定性,转化为产品的有效性,并在全球市场中建立中国品牌的科技话语权。
此外贝泰妮聚焦探索全球化与高端化出海,输出技术和品牌价值,系统地构建了差异化竞争优势。公司的出海策略打破了传统对低价代工的路径依赖,更注重“技术溢价+品牌专业度”。旗下产品已进驻东南亚主流KA美妆连锁、医美诊所等高势能渠道,并借助TikTok等平台进行本土化社媒营销。
新华网:目前,医美市场大热,贝泰妮在医美领域是如何布局的?如何看待医美市场的发展前景?
贝泰妮集团:目前,医美市场正朝着“专业化、家庭化、合规化”方向发展。贝泰妮的布局紧扣这一趋势,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
旗下瑷科缦聚焦高端皮肤抗衰,深入医美渠道以满足对高效皮肤抗老解决方案的需求;公司现已通过战略合作引入高端家用美容仪品牌初普(Tripollar),布局“居家医美”场景,形成“专业线+家用线”的双轮驱动。
贝泰妮坚信,唯有以研发为基石、以合规为底线,整合全球技术资源,才能在全球医美市场中获得可持续的成长空间。
新华网:在“国货美妆人才争夺战”中,如何吸引研发、数字化领域的顶尖人才?
贝泰妮集团:贝泰妮吸引顶尖人才的核心逻辑是:以战略前景吸引人,以科研平台成就人,以全球化舞台发展人。
我们为研发人才提供从基础研究到产业转化的全链路参与机会,并依托法国、日本等海外实验室推动全球化科研协作。在数字化领域,我们以AI赋能、智能供应链等真实场景为人才提供施展平台。
更重要的是,贝泰妮的多品牌矩阵与出海战略,为人才提供了纵横双向的成长路径——既能深耕单一品牌,也能参与全球创新。
我们聚焦以“硬实力”与“软机遇”并重来吸引研发和数字化顶尖人才,即通过有竞争力的薪酬和福利展示诚意,凭借强大的科研投入、技术平台和国际化布局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硬舞台,再以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多品牌带来的丰富机会以及参与行业前沿探索的成就感来吸引那些有志于推动国货美妆走向世界的优秀人才。
新华网:如何看待中国美妆行业的发展趋势,未来品牌的布局重点是什么?
贝泰妮集团:中国美妆行业正从“流量驱动”转向“价值驱动”,从“规模增长”走向“质量发展”。未来品牌的竞争,将是科技、品牌与可持续力的综合较量。
贝泰妮的布局将聚焦以下三点:
1. 筑牢技术壁垒。持续加码研发,强化天然植物原料与AI技术赋能双引擎;
2. 深化品牌矩阵。推动主品牌升级,积极通过多品牌矩阵、研发创新、渠道优化和全球化布局来开拓未来;
3. 坚定全球化布局。积极出海寻求新增长,现聚焦东南亚,泰国等为标杆,逐步辐射全球市场。积极推动中国品牌走出去,同时将国际先进技术引进来,实现双向赋能。
贝泰妮相信,唯有坚持长期主义,才能在周期中持续创造价值。
新华网:中国化妆品出海正成为企业的第二增长曲线,贝泰妮在出海方面的战略规划是怎样的?对贝泰妮的业绩拉动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贝泰妮集团:贝泰妮将出海视为必须走通的战略路径,而非简单的销售延伸。我们采取“深耕东南亚、辐射一带一路”的路径,以泰国为标杆市场,系统性推进产品注册、渠道建设与本地化运营。
目前,产品已进入当地主流KA、医美诊所等渠道,并借助TikTok等平台建立品牌认知,位于中国香港澳门的mannings万宁商城也已稳步进入销售。出海业务不仅贡献增量收入,更成为产品创新与品牌建设的重要试验场。
此外,贝泰妮也意识到产品出海亦是文化出海,聚焦提升品牌内涵与可持续形象。通过参与如《巴黎合伙人》综艺、在巴黎老佛爷商圈的高端美妆集合店亮相等方式,传递东方美学和文化故事。同时,在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方面的举措(如绿色包装、生物多样性保护)也契合全球可持续消费趋势,有助于提升品牌形象。
虽然当前业绩贡献仍在培育期,但我们更看重其带来的市场洞察、技术反哺与品牌溢价,这将为贝泰妮的长期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新华网:集团曾提出“全球化是贝泰妮的必由之路”,这一判断基于哪些行业趋势或企业基因?如何平衡国内存量竞争与海外增量市场的关系?
贝泰妮集团:这一判断基于我们对行业格局与企业能力的双重认知:
从行业看,中国美妆品牌正迎来从"中国市场"走向"世界品牌"的历史性机遇;
从企业看,贝泰妮在植物研究、临床验证与产品开发上积累的体系化能力,具备了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底气。
在战略执行上,我们采取"内外双轨、相互赋能"的协同路径,实现“引进来、走出去”双向发力:
在国内,通过主品牌升级、多品牌孵化与渠道精耕,持续巩固基本盘,并为“走出去”积累势能;
在海外,以东南亚为起点,通过本地化运营与技术品牌输出,稳步拓展增量市场,并为“引进来”提供国际视野。
我们相信,全球化不是简单的市场复制,而是技术、品牌与文化的系统输出。随着初普等国际化品牌的加入,贝泰妮正加速构建一个“以内养外、以外促内”的良性发展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