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走笔丨水的智慧-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10/31 10:53:16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走笔丨水的智慧

字体:

  我常常坐在或站在这样那样的水边发呆,屡屡发呆的结果是发现,万物之中,水不仅对地球和人类的贡献大,而且德行好,还很有智慧。

  没有水,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从植物到动物再到人类,无一能存活。水覆盖了地球70%以上的面积,因此在浩渺的宇宙里,地球闪着晶莹的蓝光,独具风韵。地球这么美,全靠水的滋养。

  据专家说,水分是人体内参与新陈代谢的重要物质,如果没有足够的水,生命也就终结了。

  水的贡献这么大,却是“谦谦君子”。水不与日月争辉,不与山岳争高,不与万物争利,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世间万物。水隐身于大地山川的肌肤里,默默滋养万物而不求回报。

  老子可能是最早发现水对世界有大贡献且“心灵美”的人。在《道德经》里,惜墨如金的老子浓墨重彩地赞美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还一口气列举了“居善地、心善渊”等水的七大美德,甚至说,水之德,“几于道”。瞧瞧,老人家这是把水之德与他心目中至高无上的道相提并论了。

  实事求是说,老子的夸奖不夸张。在地球上,奉献自己,成就万物者,除了阳光和空气,还有水。

  水不像树,每一棵树都是一个“独立王国”,只管自己蓬勃生长。一滴水虽然微不足道,但百千万亿滴水汇聚起来,就有了洪荒之力,大则能够成江、成河,小则可以成池、成湖。江河湖泊的水滋养两岸和周边的万物,养育两岸和周边的生灵,让大家世代繁衍,生生不息。在我们的大江大河里,后浪推着前浪跑,浩浩荡荡东流去,只为早日汇入汪洋大海,完成孕育人类文明这个更大的使命。

  水的智慧有多高,看看黄河怎么流就知道了。李白说“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但黄河从青藏高原到山东东营的“到海”之路,很像唐僧师徒的西天取经之路,有说不尽的艰难曲折,也显出水的无穷智慧。黄河从发源处到入海口的直线距离约为2160公里,而实际长度却是5464公里,多出来的这3000多公里,基本是它走“几”字和“S”形路的长度。

  在这千回百转的“到海”路上,我们的母亲河把水因形随势而变的智慧,演绎得淋漓尽致。黄河源出青海后,沿途大大小小的山岭和峡谷,像商量好了似的以各种形式刁难它。泱泱大黄河,哪里会被这样那样的困难吓倒,它不当“躺平”者,也不做“佛系”派。蛟龙身下无沟壑,办法总比困难多。遇到小沟大坎,黄河水就肩并肩手拉手,同心协力扑过去。闯过了沟沟坎坎的黄河水,滔滔复滔滔,头也不回地滚滚向东流。大河两岸,一朵朵浪花凝成一团团英雄气,飘飘荡荡,弥漫在山川大地,飞进千家万户。

  遇到横在面前的大山大岭,黄河水不急不躁,不躲避,不偷懒,也不硬碰硬。它审时度势,冲不过去就绕过去,拐着弯儿往前走,在北方大地上画出无数神迹般的曲线,美得令人窒息。各种各样的阻挠,形形色色的难题,可以延缓黄河前进的速度,却挡不住它“奔流到海”的势头。关山万里,风雨兼程,历尽艰辛,黄河笑到了最后。

  家住黄河上游的陕北人以为“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而其实,黄河到底有多少弯,至今没人说得清。上下五千年,长长短短曲曲折折的黄河弯,养育了一代代中国人,培育出斑斓多姿的文明之花。黄河两岸,无数家族,开枝散叶,上有五千年,未来无穷期。西安、洛阳、开封等古都都分布在黄河流域。著名的“四大发明”,也诞生在黄河流域。足智多谋的黄河水,多谋善断的黄河水,是孕育中华文明的一大源头。

  图为金沙江下游白鹤滩水电站(2021年6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等待也是一种智慧,水就善于等待。天时、地利、人和“三缺一”的时候,它会藏到大家看不见的地方,等时机成熟时再大显身手。在大西北的戈壁滩和沙漠里,水藏在地表下。在沙山沙谷底下,它静静地等待,等待人类开采水资源技术的进步。上世纪80年代,水终于等到了“出山”的时候。在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石油人开着大型推土机,在沙漠里推沙挖坑,少则三五米,多则十几米,藏在地下千万年的水就冒出来了。见了天日的地下水,就欢天喜地“为人民服务”了,“死亡之海”也活了。现在石油人在沙漠里的生活用水和浇灌绿化树的水,就是经过技术处理的沙漠地下水。沙漠里无穷无尽的地下水,就是沙海变绿洲的保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地球不能没有水,我们的精神世界也需要水的滋养。看似至柔至弱手都抓不起来的水,却有以至柔至弱之身攻至坚至强的勇毅。它灵动善变,虽无形却有万形的智慧。它能屈能伸收放自如的韧性,它不言不语、无私奉献的精神,滋养着我们的肉体,启迪了我们的心智,孕育了人类的文明。

  水当然不会思考,但水的变幻莫测的样貌和种种神奇的表现,可以启发人的智慧,激发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的奇思妙想。人的智慧,更可以让水的无尽妙用无限生发,改变世界。(申尊敬)

【纠错】 【责任编辑:王萌萌】